沖壓,沖壓加工,沖床加工,連續沖壓公司
    關於我們   沖壓問題   產品介紹   沖壓設備   服務流程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專家解讀2016八大食品安全熱點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www.cfsn.cn/health/2017-01/11/content_282946.htm"

2017-01-1115:26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作者:中國食品安全報1月6日,在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6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來自北京工商大學、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對2016年的八大食品安全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地解讀。熱點1澳洲進口奶粉吊銷許可證2016年5月,國家認監委官網公布,奧地利生產企業Agrana(阿果安娜)集團旗下擁有Holle(泓樂)品牌奶粉被“暫停”。此前,黑龍江食品藥品監管局公布了7批次不合格有機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其中Holle品牌有3批次。2016年11月,國家認監委官網更新了境外乳制品企業在華注冊名單,澳洲乳品品牌——維愛佳、坎珀乳業兩家企業的產品被暫停注冊。專家解讀:我國乳制品安全總體穩中向好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任發政乳品安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風險,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幸免。澳大利亞這兩個可以說是百年的乳企就是因為檢查出有問題,被中國政府監管部門責令暫停在華銷售。除此之外,在2016年中,仍有多個進口品牌的奶粉被檢出存在問題。其中,2016年9月,創辦于1932年的德國著名牛奶生產商Hochwald(好沃得)生產的常溫奶因細菌污染在全德國范圍內被召回;奧地利的公司有80年的歷史,在嬰幼兒奶粉和食品中發現有污染。截至2016年10月,共45批次的進口牛奶被銷毀,來源包括德國、法國、丹麥、新西蘭等多個國家,多為菌群與酸度超標、包裝與添加劑不合格。我國乳品安全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抽檢24581批次乳制品,合格率達99.75%。國際乳品安全、原料乳安全和加工安全等因素將影響我國乳品質量安全。我國乳品安全與產品質量水平已顯著提升,但風險依然不容忽視。未來,第一要關注進口乳品安全,因為我們國家目前進口的比例在加大。第二,要關注國內產品當中原料乳的安全。第三,要關注加工安全。要科學理性看待我國乳品安全的問題,消費者需要提升消費信心。熱點2玉米粉“被壯陽”2016年4月,有媒體報道,不法分子受利益驅動將“偉哥”主要成分西地那非摻入玉米粉中冒充保健食品。這種違法行為嚴重擾亂了保健食品市場秩序。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針對保健食品先后發布了《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和《保健食品注冊審評審批工作細則(2016年版)》,為規范保健食品生產,加強保健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了法律規范。專家解讀:保健食品仍需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秩序北京聯合大學保健食品功能檢測中心主任金宗濂西地那非不在保健食品允許使用的原料目錄內,屬于“違法添加”。目前保健食品可以聲稱有27項保健功能,但沒有“改善男性性功能”的功能聲稱。一些明示和暗示保健食品具有“壯陽”、“改善性功能”的產品均屬違法夸大宣傳。甚至一些以普通食品的面目出現,而又聲稱保健食品功能更為嚴重違法。政府應繼續加強監管,規范保健食品市場秩序。2016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先后制定和出臺了《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和《保健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除了注冊方面有注冊和備案管理辦法以外,對生產許可也加強了,總的方面就是想促進這個產業健康發展。消費者要仔細查明該產品有否保健食品的標示(俗稱藍帽子)及批準文號。而且還需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網站“數據查詢”欄目查詢和核對。在食用保健品時,要仔細閱讀說明書,包括原料、配方、適宜和不適宜人群,是否適合自己服用,特別應注意說明書中的警示句,嚴格按警示所述操作。熱點3網絡食品安全隱患2016年3月,央視3·15晚會曝光黑心作坊入駐“餓了么”,食品衛生狀況令人堪憂。近年來,隨著網購的興起,一方面給人們帶來無窮的便利,另一方面人們對產品質量和安全性也越來越擔憂。專家解讀:打破信息不對稱有助于解決網絡食品安全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胡錦光目前情況來看,網絡食品立法正在日臻完善,媒體的報道和披露,正在對網絡食品銷售形成輿論監督,同時也督促了監管部門對于網絡食品監管的強化,以及對網絡食品銷售平臺歸責的嚴格化。網絡購買食品的虛擬性使得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仍較為突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生產經營者在進入網絡服務平臺時可能存在信息供給不充分或不真實的問題。第二,生產經營者在網絡銷售食品時向消費者提供的信息不充分,乃至可能存在夸大、虛假宣傳的問題。第三,平臺在承擔管理義務時,其也可能存在信息披露不完全抑或不及時的問題。所以應持續強化政府的監督管理,通過諸如信用信息的披露來發揮消費者的選擇力,鼓勵消費者用腳投票也能提高平臺對于消費者保護的重視。熱點4抗生素與獸藥殘留2016年2月,據媒體報道,復旦公共衛生學院的專家監測發現,79.6%的上海學齡兒童尿液中檢出21種抗生素中的一種或幾種。一系列研究結果表明蘇浙滬地區兒童普遍暴露于低劑量抗生素。研究認為,這種廣泛暴露狀態可能加重細菌耐藥,威脅臨床治療,也可能對兒童的生長發育與人群健康造成潛在的危害。研究人員還從兒童體內檢測出臨床已經停用多年、但在環境和食品中經常發現的抗生素含量,可見抗生素濫用不僅是臨床治療的問題,環境與食品也是兒童抗生素的重要暴露源。專家解讀:重視獸藥“濫用”問題,強化源頭管控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顧問、研究員,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專家劉秀梅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他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能干擾其他活細胞發育功能的化學物質,廣泛應用于醫療衛生、農業養殖領域,在治療感染性疾病挽救患者生命、防治動物疫病提高養殖效益以及保障公共衛生安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保障人類的健康與生命貢獻巨大。我國養殖業確實存在獸藥使用不合理或濫用的情況,總使用量(含抗生素類藥物)高于其他國家,影響到食品安全的前端,也就是源頭的食品安全,所以在這方面也是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和科學指導。細菌耐藥已經成為全球公共健康領域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2016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等14部委共同發布了《中國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目標為將人獸共用抗菌藥物或易產生交叉耐藥性的抗菌藥物作為動物促生長應用逐步退出。對于如何正確認識抗生素和“濫用”問題,有兩點建議:第一,科學認識抗生素,理性對待耐藥菌的安全風險。第二,重視獸藥“濫用”問題,強化對食品源頭污染的有效控制。有效控制食品源頭污染的一大關鍵在于加強對種養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和監管。熱點5澳飲用水“氮氣門”流言2016年4月14日,南京江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稱某品牌包裝飲用水中添加了氮氣且未標識,并懷疑為工業級氮氣。后經江寧區市監局調查后證實工廠并未有違規問題且使用氮氣均為食品級,相關主流媒體、行業組織及專家也紛紛就氮氣使用的合規性進行公開說明和科普。不過,此事使得“加工助劑”成為人們關注的熱詞,它的安全性引發了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更深入的關注。專家解讀:氮氣對人體健康不產生影響,加工助劑不需要標識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專家孫寶國氮氣是空氣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體健康不產生影響,可在各類食品加工過程中作為加工助劑使用。重要的是,在包裝飲用水的制造過程中,加入食品級氮氣是一項成熟且環保的工藝,《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11)問答的第三十四條規定“加工助劑不需要標識”,所以在包裝飲用水中使用氮氣作為加工助劑也無需進行標簽標識。食品添加劑是食品中作為一個成分而存在的,不需要在最終食品中被去除;加工助劑與食品本身不一定有關,它們一般應在食品中除去而不會成為最終食品的成分,或僅有殘留。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的靈魂,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所以建議如下:第一,氮氣作為一種無色無味、不易和其他物質發生反應的惰性氣體,安全性非常高;第二,食品級氮氣作為一種合法的食品加工助劑,國家有專門的食品安全標準進行監管,正規食品企業也都會按照相應的規范嚴格管控原料、生產過程和成品;第三,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和食用以食品級氮氣作為加工助劑的食品。熱點6食品標簽的是與非近年來,“食品標簽”打假成為職業打假人關注的熱點,但很多食品往往就是因為標簽的不規范被抓住“把柄”。專家解讀:產品標簽上的瑕疵與產品質量沒有直接關系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工元曉梅我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標簽有著嚴格的規定,包括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簽、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其標簽還應當標明主要營養成分及其含量、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應當按照規定顯著標示等。有關標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定的目的,是讓消費者了解產品的信息,保護消費者權益,以合理選擇預包裝食品。目前大部分產品標簽上的瑕疵與產品本身質量問題并沒有直接關系,但企業應加強對法律法規的細致研究,避免此類漏洞的產生,以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政府應盡早出臺相關配套法規,將對標簽問題的追罰與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懲戒性處罰合理區隔,減少部分人以牟利為目標的惡意炒作,以確保食品生產企業將精力放在確保食品產業鏈安全的防控與建設中。熱點7100%果汁配料表中含有純凈水2016年7月,有媒體報道,消費者在購買標稱“100%純果汁”時發現其配料表中含有純凈水,對此現象表示強烈的不滿,認為這是商家故意炒作的一種概念。而有關“復原果汁”的話題也一度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熱議。專家解讀:消費者應正確理解果汁標注“100%”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胡小松按照國家標準《飲料通則》(GBT10789-2015)中規定,果蔬汁(漿)是指以水果或蔬菜為原料,采用物理方法(機械方法、水浸提等)制成的可發酵但未發酵的汁液、漿液制品;或在濃縮果蔬汁(漿)中加入其加工過程中除去的等量水分復原制成的汁液、漿液制品。而國家標準GBT21731-2008《橙汁及橙汁飲料》中則規定:橙汁飲料應標明橙汁含量。以上兩個國家標準中,均未有“必須標注復原果汁”,或“復原果汁不能標注100%含量”的規定。果蔬汁中只回添通過物理方法從同一種水果或蔬菜獲得的香氣物質和揮發性風味成分,或通過物理方法從同一種水果或蔬菜中獲得的纖維、果粒、蔬菜粒,不添加其他物質的產品可聲稱100%。目前,采用濃縮果汁進行加水還原制作純果汁是國際通用的加工工藝,并且相較于非復原果汁,復原果汁具有便于保存和運輸,降低成本,延長產品保質期等多方面平衡優勢。此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11)中要求,應在食品標簽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標示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100%果汁產品在包裝上向消費者明示產品配料中含有純凈水,表明該產品屬于復原類的果汁。在產品名稱前面標注100%,目的是如實告知消費者內容物的果汁濃度。所以,行業加強監管,企業更加自律,保證“100%果汁”復原成原果汁濃度。及時進行科普宣傳,讓消費者正確了解果汁的標簽標識,使其指導日常膳食的合理選擇和搭配。熱點8“膠水牛排”引發關注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在節目中播出,市場中出售的牛排,其實是用碎牛肉和食品添加劑拼接而成。該節目的播出,迅速引發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并有多家媒體進行了跟進報道。上海市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協會聲明指出,該節目報道影響了卡拉膠、TG酶甚至食品添加劑行業和食品工業產業鏈的發展。專家解讀:“重組牛排”不是劣質肉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肉類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守偉“重組牛排”也稱“拼接牛排”,是借助肉的重組技術加工而成的調理肉制品。當前,該技術已經成為世界肉類加工領域重要的技術手段。在“膠水牛排”事件中,諸多報道提及次品肉塊和肉膠拼接為“重組牛排”,這使消費者很容易誤解卡拉膠和“重組技術”。事實上,聲稱的“次品肉塊”,其實是肉的分割或者肉塊修整中產生的“碎肉”,絕不等同于“劣質肉”。卡拉膠不等于建筑用“膠”、塑料用“膠”。《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規定,卡拉膠不得用于生鮮肉(包括牛排)中,但可用于重組類的肉制品中,且必須在產品包裝的標簽上明確標注,在規定的限量內使用卡拉膠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要科學分辨、安全食用。原切牛排標注生鮮肉,調理牛排加了各種添加劑,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查看產品的標簽來區分原切牛排或者重組牛排。在加工過程當中,加工的周期越長,可能微生物生長的機會越高,建議大家100%加熱之后再食用。關鍵字:責任編輯:qiuliangjing

關鍵字標籤:米蕈多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