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news.chinabm.cn/jcnews/2017/0720407770.shtml"
中華建材網訊:近幾年,民用領域的定制家具做的如火如荼,企業一個接一個摩拳擦掌,接踵而至地紛紛上市。但靜觀辦公領域,似乎風平浪靜,近幾年也沒有泛起什麼大漣漪;而且很多都徘徊在十字路口,尋找著突破口。政府的反腐倡廉,似乎影響到了辦公行業,這本來很不正常,但在以往的中國又極其正常。小編認為,這場反腐暴雨來的很及時,不僅遏制了腐敗,更重要地是澆醒了沉睡已久的企業。再不醒悟,再不變革,再不創新,再不升級,中國的辦公家具企業希望在哪里?這場革命,恰恰是辦公行業的“及時雨”,也是辦公行業轉型的大好時機。但在轉型的關鍵期,我們必須很清楚,市場正在進行著怎么樣的變化,從業者正在向往和需要什麼樣的辦公方式和工作理念。不以客戶為中心的任何工作和變革都是徒勞的。了解市場需求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其實,辦公行業的變化已經天翻地覆,其變化遠遠大于民用領域,無論從理念,環境、硬件、軟件和技術等,都已經是高規格的,在時尚圈里也都是引領新技術和新時尚的,絕非我們概念中的中規中矩的辦公形象。另外,未來的競爭已經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在辦公理念、辦公方式、辦公效率、辦公成本、辦公質量方面的競爭,重要的不僅僅是研究產品,提供商品,而是提供解決空間效率、辦公方式、互動與獨處、創新能力與團隊合作、文化與歸屬感等方方面面問題的能力。小編認為,這點是國內辦公企業最欠缺的。我們每年都去米蘭、科隆、巴黎等世界展覽中心看時尚,看產品,看色彩,看品牌包裝,看了那么多年,到底對我們的行業和企業產生了多大的推動力,提高了多少競爭力?恰恰我們沒有認真研究為什麼他們會設計出來這樣的產品?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理念?為什麼總能引領世界的潮流?我們跟在時尚后面,其實一直都在跟隨,從未超越過別人。因為,我們只是在“術”上追趕,而忽略了“道”的研究。這才是我們最大的短板。以下就從幾個方面談一點自己的感受,僅供參考。移動互聯技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使得不固定工時、不固定工位的AWS(AlternativeWorkStrategy)模式變得不僅可能而且高效。如在埃森哲北京辦公室,那些高流動性或者長時間出差的員工,每8個人擁有1個座位,這個數字依據的是對長期出勤率的調查,并被證明是充分合理的。傳統的“固定桌椅和標配辦公設備”的時代正在被拋棄,而“移動性辦公”已經被很多大公司默認為“常態工作模式”。很多公司采用了多功能的辦公環境設計,以適應不同的辦公需求。美國著名設計企業Gensler公司的JohnathanSandler稱:“這是一場徹底的變革。”現代辦公,人員流動性越來越大,活動空間也越來越大,其工作已經無法固定在辦公室里,也無法以一種身份和角色完成復雜的工作。工作場所,就像一個集會,一個市場,需要有各種功能的場所,每個人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和進行各種各樣的交流。因此,辦公空間的設計與相應的家具和電器的關系,就變得更加豐富和靈活。總體看,目前辦公空間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休閑區域在擴大堅持員工友好型理念的公司大都推崇休閑區的設置。為了使員工保持高效工作,也為了吸引更多員工加入,很多公司都在擴大休閑區。很多公司以前總部的休閑區一般只占3%至5%,現在已經達到8%至15%。“辦公室設計的最終目的,就是說明使用者保持身心健康,同時盡可能提高工作效率。”辦公設計品牌Steelcase的研究員尼古拉斯?德?伯涅斯(NicolasdeBenoist)用了數年時間,做了大量數據調查,深耕辦公室設計領域。他發現,傳統的辦公室根本無法滿足現代新型公司的需求。諸如Humantech這樣的咨詢公司或者是各種類型的創業團隊,長期處于變革的商業環境中,又需要大量的頭腦風暴會議和小組協作才能完成工作,更加需要一個在設計上富有創造力的開放式辦公環境。流動工作成為新時尚尤其在大城市,辦公樓租金的攀升,如何使辦公區域的集中化和辦公空間的高效利用就成為老板關注的焦點。自然而然,流動的工作方式成為新時尚。它既可以提高辦公空間的利用率,同時也讓從業者更加靈活,而不用每天朝九晚五地坐在那里,不考慮效率。如跨國媒體集團UBM公司在其位于倫敦的總部,采用了一種自由流動的空間環境,其流動性達到了每張辦公桌有1.4名員工辦公。員工在步入辦公樓的那一刻,就會被中控系統識別,其身份信息登記在門禁卡中,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觸摸屏選擇并啟動當天使用的工作站。當來到辦公桌前時,系統已經準備好了平板計算機、電話等辦公設備和用品,只需開機、登錄,就可以開始一天的工作。因此,中控系統成為未來新型流動辦公的關鍵技術,值得研究和應用。混合式協同辦公區成為企業創新的載體在共享經濟時代,混合式協同辦公成為一種需求,也成為企業管理和創新的載體。幾個公司共同建立混合式協同辦公區,每個地點均面向協同方的員工,他們可以在流動辦公地點與相關產業的人一同辦公,獲得協作和合作的機會,增加工作的新奇和愉悅感。企業內部創客空間正在興起企業過去最大的問題就是各個部門各自為陣,跨部門工作和協作并不容易。但是,目前興起的企業內部創客空間的存在,很容易就把產品開發、營銷、技術等部門員工聚集到了一起,可以很快地與其他職能部門更加緊密地合作,從而促進創新,加速產品進入市場的步伐。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位于芝加哥Merchandise購物城內的辦公空間,Gensler曾于2012年在那里設計了高科技孵化器企業“1871”。這一項目的成功,吸引了投資者啟動新的孵化器“Matter”,培育保健、IT等產業的企業。北京中關村創意園也有很多這樣的創客空間,成為很多創業者的孵化園。國內企業對空間的靈活性要求越來越高北上廣深已經成為世界級的超級大城市,全球很多大公司都把中國當成業務的發展重心,紛紛在這些大城市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因此,這些大城市的寫字樓租金也越來越貴,如何高效使用有限空間也是這些公司考慮的重要問題。因此,這些企業對空間的靈活性和多功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企業品牌,將社交空間融入辦公環境在設計師眼里,越來越多的科技產業正在尋求方便交際的辦公空間,不僅具有辦公室的功能,而且還是一個市政廣場、飯店或是影院,通常還有健身和保健區域。年輕一代更喜歡具有歸屬感、參與感的辦公空間現在,辦公室工作協作辦公和獨立辦公所用時間基本一樣,集體的歸屬感和參與感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年輕一代更喜歡在家庭和酒吧式的辦公環境里進行交流和工作,而不是在過去呆板冰冷的辦公室里工作與交流,這讓他們更有歸屬感和幸福感。Haworth發布的《新興辦公場所的主動工效學》白皮書稱,辦公室一族在每個工作日內,協作辦公與個人獨立辦公所占用的時間基本一樣。Autodesk公司內部的“隧道”,增加了有效的溝通空間(位于美國舊金山)理想的“辦公室”是一個授予員工權力的地方,員工有權選擇空間、工具和他們所需要的合作者。這些選擇該如何提供、由誰來提供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目前,每個企業都在想方設法激發變革、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而那些能夠有效提供它們的公司,一定擁有自我重塑的能力。(來源:家具微視界)關鍵字:家具(原文標題: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辦公已辦公家具的未來方向)
關鍵字標籤:oa辦公家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