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www.sohu.com/a/203451604_119799"
原標題:一個讓你手癢的展覽——來設計之都看中國新匠造物2017年11月10日-12日,由現代傳播旗下的《周末畫報》與藝術平臺ModernArt聯合主辦、LEXUS雷克薩斯連續第二年獨家贊助的“天工開物·非凡匠藝——中國新匠精神”巡展第二站將在深圳華美術館進行。展覽期間,主辦方將圍繞“設計手創者DesignerMaker——未來傳承,今日創新”為主題展開相關專題講座與放映活動。D1未來傳承,今日創新開幕對談一百年前,現代設計搖籃的包豪斯設計學院提出“工廠學徒制”的教學方式,要求藝術家或設計師掌握手工藝,提倡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百年后,在數字與信息技術的發展顛覆我們生活的今天,國人對傳統手藝越來越感興趣,對具有手工痕跡和精造之物越來越珍惜。虛實相生,越是在交互和數字技術的時代,人們對于引發觸覺和視覺感知、勾起記憶和情感的物質化的東西越著迷。與此同時,我們看到許多年輕人在學習手藝,甚至設計師也不滿足于把圖紙交給工坊生產,更多的設計師或藝術家參與到手藝中,為了更好地理解材料和技術,為了喚醒人類逐漸忽視的“手的創造力”,他們也許正是這個時代的“DesignerMaker”——設計手創者。我們面臨著一個人文、社會、政治、經濟以及技術變革的時代,手藝的未來是什麼?手藝與設計、藝術甚至科技等跨學科的碰撞,是否能為社會帶來新的創造力,并使傳統手藝獲得新生?除了教育機構、藝術機構的推動以外,如何為開放協作、跨界協同、創新生態構建,提供一個良性發展的業態。深圳是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的發源地,也是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的領跑者之一,深圳的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占全國很大的市場份額,是中國第一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設計之都”的城市,另外還有“圖書館之城”、“鋼琴之城”和“動漫基地”等殊榮。文化創意產業成為深圳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次我們在深圳舉辦的開幕論壇,邀請了幾位重量級嘉賓,把“手藝的未來”引向進一步探討“設計手創者”(DesignerMaker)與產業的關系,及其發展的可能。嘉賓韓家英設計師,韓家英設計公司創辦人,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會員,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客座教授何根祥跨界策展人,太火鳥·科技美學、灣里書香聯合創始人兼美學總監朱哲琴音樂家,跨界藝術家,看見造物創辦人主持人曹丹策展人,《藝術新聞/中文版》《藝術界》前任出版人時間11月10日周五下午15:00地址深圳·華·美術館南山區華僑城深南大道9009-1號D2當代漆藝藝術家工作坊鄧彬作品:南宋吉州窯黑釉茶盞吳觀真作品:武夷——石曲1中國現代漆藝主要包括漆畫藝術和立體漆藝造型,它是繪畫與工藝兩者的結合。20世紀上半葉,國際漆藝運動啟蒙推動了中國現代漆畫,李芝卿、沈福文、雷圭元三位大師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確立了漆畫作為純繪畫藝術的突出地位,成為現代漆畫運動的奠基人,開啟了中國古老漆文化的現代進程。金繕,從字面上來說就是以金修繕,是用天然的大漆黏合瓷器的碎片或填充缺口,再將漆的表面敷以金粉或者貼上金箔,金繕不僅僅是在物理意義上重新修復器物,也是在美學意義上重新詮釋了一種“無常之美”。這次講座我們將邀請漆畫藝術家吳觀真和專注于金繕修復的藝術家鄧彬與大家分享漆藝的特性與他們自身的創作思考。鄧彬生于1978年,湖南人。潛心研究中國古代器物文化,并研究傳統木作和漆作工藝。2014年,他關于金繕的論文發表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的《美術觀察》。2016年項目《古器生輝》獲得江蘇省藝術基金資助。吳觀真生于1984年,福建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美術家協會青年藝術委員會委員。2012年作品《協調作戰》、《光輝歲月》獲中國人民解放軍8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雙優秀獎;2013年漆畫作品《冬》獲福建省第六屆漆畫展金獎等。講座主題當代漆藝嘉賓鄧彬、吳觀真主持人曹丹時間11月11日周六下午14:00-15:00地址深圳·華·美術館南山區華僑城深南大道9009-1號《師傅》《西南陶紀》紀錄片放映+座談影片簡介在中國南方,“師傅”是行業中對高手和師長的尊稱,要獲得這個稱謂往往需要數十年的修煉與低頭潛行。師傅們謙虛地向民間求知,從不懷疑傳統技術的生生不息。成長于陶都石灣的曾力、曾鵬兄弟就是這樣的典型。他們既不沉溺于行業趣味,也不受縛于藝術江湖,而產品卻總能以舉重若輕的方式應對市場的起落。他們以一種從容來往于工作和生活的氣度,享受著在平緩踏實的時光中以手造物的樂趣,同時為學院教育持續貢獻著靈光閃爍的實踐經驗。曾氏兄弟身上同時融合了中國傳統文人、藝術家、設計師和民間匠人的氣質。他們的作品傳遞著來自腳下土壤的氣息,和萬物的性靈意趣。那些經由他們自覺改良的傳統,成為了他們與時代相望的利器。《師傅》記錄下了一首身處數字時代背景下的抒情詩。獲獎和參展:2016法國第十屆國際工藝電影節,文化遺產大獎2016意大利第十五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平行展-共享·再生2016中國第六屆深圳·香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片名《師傅》座談嘉賓劉慶元(制片人)、曹丹放映時間11月11日周六下午15:10-16:1011月12日周日下午14:00-15:00座談時間11月11日周六下午16:10-16:40地址深圳·華·美術館南山區華僑城深南大道9009-1號影片簡介影片真實呈現了從人類最原始的制陶工藝到工業化大生產前期的完整的制陶工藝的演變過程,包含了八種傳統的制陶工藝與八種陶器燒成的工藝形式。是一塊完整的人類制陶工藝史的活化石。作者花三年時間記錄了生活在西藏、云南、貴州、海南的彝族、傣族、藏族、苗族、黎族、水族、白族、穿青等八個少數民族及群落的制陶工藝技術個案。以西南少數民族的制陶工藝為軸,影片完整記錄了人類制陶工藝的演變歷程。為研究、保護和弘揚中國少數民族文化作了文獻性的記錄整理工作;同時也為世界陶瓷藝術家、教育家提供了一份生動的影像教材,透過原始制陶術這一文化現象讓世界了解奇異多彩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和中國陶瓷文化。獲獎和參展:2010《第七屆法國國際陶瓷玻璃電影節》獲"人類文化遺產獎"2009韓國2009韓國世界陶瓷雙年展《粘土藝術電影節》2009中國昆明《云之南紀錄影像展2009春分》片名《西南陶紀—中國少數民族制陶術》放映時間11月12日周日下午15:30-17:00地址深圳·華·美術館南山區華僑城深南大道9009-1號關于“天工開物”展覽“天工開物”是現代傳播集團在“東方美學”課題下打造的東方傳統工藝和現代生活方式的時空對話:通過展現東方美學文化中珍貴的瀕危技藝,融入現代的創新,讓傳統手工藝和當代生活方式對話,并得以重生。2016年,在《周末畫報》和ZENA聯合主辦,ModernArt策展,LEXUS雷克薩斯獨家贊助的“天工開物·匠心傳承——東方美學和工匠精神特展”上,展出了日本傳統匠人的工藝美術作品,包括陶瓷、漆器、金工、玻璃等領域,讓中國觀眾近距離感受日本當代手工藝的傳承與創新。今年,展覽將聚焦于當代中國手工藝的創作、探索傳統手藝如何傳承與創新,發掘中國年輕手藝人、設計師在這個領域的實踐成果。我們邀請了來自中國大陸與臺灣的26位手藝人、設計師和藝術家參展,展出了家具、玻璃、陶瓷、漆畫、金工、金繕、編織、竹藝、緙絲、首飾藝術、纖維藝術等媒介近百件作品。同時,還特邀國際知名的當代珠寶設計大師陳世英、著名設計師陳幼堅和著名藝術家鄔建安擔任學術顧問,著名建筑師及ARCHSTUDIO的創始人韓文強擔任展覽的空間設計。展覽意在建立當代藝術與生活美學的標高,以物載道,傳播匠人精神,傳承生活之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責任編輯: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閱讀()
關鍵字標籤:展覽規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