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壓,沖壓加工,沖床加工,連續沖壓公司
    關於我們   沖壓問題   產品介紹   沖壓設備   服務流程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探訪中東鐵路 |齊齊哈爾:雜陳之地

文章来源:http://news.163.com/17/0919/21/CUNP4ICD000187VE.html

(原標題:探訪中東鐵路|齊齊哈爾:雜陳之地)修建中東鐵路時,當火車穿過博克圖,一路艱難行進的鐵路司機與工程師,來到一座為鐵路員工休息度假而建造的城市——扎蘭屯。扎蘭是滿語“參領”之意。清代正藍旗、鑲紅旗駐扎雅魯河,設立扎蘭衙門和扎蘭章京,隸屬布特哈總管衙門,后隸屬黑龍江將軍。民國到共和國時期,又歷經雅魯設治局、雅魯縣、布特哈左翼旗、布特哈旗,1983年改成扎蘭屯市。扎蘭屯扎蘭屯火車站已有105年的歷史,曾經的老站樓在新站旁邊,仍然完好保存,作為鐵路辦公樓使用。站前廣場周圍并無高大建筑,儼然一個社區廣場,只有老人在此散步聊天打門球。扎蘭屯老火車站。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拍攝。扎蘭屯老火車站,站舍外重新粉刷過,但整體結構未動,和老照片上幾乎一模一樣。入口處一個巨大的木構架豎形尖拱窗,整體紅白相間,是完美的俄式磚木建筑典范。扎蘭屯火車站旁邊,有保存完好的俄國老水塔。和火車站站舍一樣,被重新粉刷過,呈鮮艷的明黃色,這種維護風格使很多老建筑看起來很新。我個人倒覺得,對歷史不悠久的遺跡,翻新如舊,更能保存原有氣質。扎蘭屯火車站水塔。火車站不遠處,是當年的機車庫、鐵路員工宿舍和鐵路子弟學校。這些都是一百年前俄國人建立的鐵路配套設施。機車庫附近變成煤炭倉庫,一個中年男人帶著一條兇猛的大狗,居住在機車庫旁邊的小屋里。相比火車站的粉刷一新,機車庫似乎無人問津,看起來灰頭土臉。沙俄鐵路子弟小學這趟無法進入參觀,圍欄亦不容易翻越。在機車庫南邊的平房區,有大量俄式老房子,也都有人居住。這些房子大多保存完好,但都有不同程度的維護問題,尤其是木頭腐朽開裂。當地住戶大方讓我拍攝他們的住宅。對北京的老房子如何維護,誰承擔成本,他們很感興趣。由于經濟蕭條和旅游業萎靡不振,扎蘭屯試圖打出的鐵路旅游方案,似乎并無起色,也影響到與旅游業有一定關聯的老建筑維護。沿著老街道一直向北,到了102年前修建的吊橋公園。這里現在是國家4A級景區。當年俄國人留下的一系列鐵路附屬設施中,戶外娛樂休閑場所不多,至今保留且依然用作市民日常休閑的,恐怕只有這一處。今天的吊橋公園,已成為扎蘭屯的旅游象征。吊橋公園免費對市民開放。這座公園也是一座規模很小的動物園,養著狗熊和野豬,里面也有蘇軍紀念碑。這就是吊橋公園的“吊橋”,目前正在維護,不允許游客上去。離吊橋不遠,是扎蘭屯著名的避暑旅館與六國飯店。避暑旅館墻面黃白相間,上下兩層都有露臺,包著藍綠紅三色木圍欄,色彩艷麗,如今由中東鐵路歷史學會使用。旁邊的六國飯店,則裝飾一新,面向公眾開放。扎蘭屯的六國飯店比北京的還要早建成兩年。最早是一家純正的俄式餐廳,由俄國商人本僚木什金開設于1903年。1940年,一個中國商人接手,改為六國飯店,吸納歐洲各國餐飲風格。避暑旅館。六國飯店里還有當年的老物件。飯店包括散臺和宴會廳,散臺中間有一架鋼琴,客人可以自己彈奏,宴會廳則完全按照當年的俄式風格陳列,這里不僅是餐館,更是當年中東鐵路歷史文化的重要見證。中東鐵路博物館扎蘭屯的中東鐵路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一座以中東鐵路為主題的博物館。中東鐵路博物館很小,由1905年建成的鐵路護路隊兵營改造,整體只有一棟平房,附近有少許附屬建筑和一輛火車頭。館內展品以照片圖片為主,實物展品大多是鐵路相關的文件、身份證明等。另外,地面的鐵軌顯示了不同時代的軌距。中東鐵路博物館后門。中東鐵路最早使用俄國境內通行的1520mm寬軌,后來日本人占領的支線改為1067mm窄軌,日俄戰爭后日本控制的整條"南滿線"都改為1435mm準軌,一直沿用至今。國際列車需要在邊境換軌,與俄羅斯境內鐵路不能直接通行。參觀這座博物館,不禁略感遺憾。這里呈現的是東北地區現代化與工業化的開端,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歷史節點,館內資料卻不夠豐富。雖然哈爾濱鐵路博物館中,也有不少內容和展品涉及中東鐵路,但終究不以中東鐵路本身為主題。以上這些是扎蘭屯的老城區,即以火車站為中心的北區部分。繼續往南走,就是新城區,大型商業中心、步行街、新樓盤基本都在新城區。還有KTV一條街。扎蘭屯基督教堂。某種特別的繁榮體現在精神世界上。扎蘭屯的西南部,是建設相對落后的平房和廠區,但卻屹立著一座高大宏偉的基督教堂。這座教堂是2014年建成的,通體紅色,夕陽下格外耀眼。齊齊哈爾齊齊哈爾是座有點魔幻的城市。這是一座滿洲人為了防御俄國人而建造的城市,名字來自達斡爾語,老城中心最早的建立者是回族穆斯林。俄國人修建中東鐵路時,忌憚清朝駐軍,故意把火車站設在稍遠的地方,日本人來了之后,直接在城區建了新火車站,將之視為北滿重鎮。而那座日本人建起的火車站,樓頂仍然留著一行標語:“中國共產黨萬歲,毛澤東思想萬歲”。對面站前廣場上的雕像,是雅克薩之戰中抵御俄國人的首任黑龍江將軍薩布素。齊齊哈爾老火車站。不同時代的老城區齊齊哈爾火車站建成于1936年,是偽滿洲國時期日本人修建的。火車站樓頂的標語,是中國少有的未被摘除的"文革"標志物。火車站對面廣場上是薩布素將軍雕像,清代康熙年間抗俄的滿族名將。這些似乎意味著意識形態與歷史觀的重塑。薩布素將軍雕像。清朝康熙初年,崛起的俄國不斷向東探索,以哥薩克獵人為主的探險隊,越過西伯利亞,抵達遠東太平洋沿岸,進入黑龍江流域。這是中俄兩個大國的第一次碰撞。自雅克薩之戰,清廷意識到東北邊防虛空,為防范俄國,開始向黑龍江流域地區屯墾戍邊。相當一部分屯墾軍人是河北和山東兩地的回族,這也是東北地區回族社區的源起。沿襲元明兩代的從軍傳統,清朝初期依然有大量回民是軍人或軍事工匠,這些人作為前線防務的主力,被派到黑龍江地區,也帶去他們的伊斯蘭教信仰。在卜奎,這個以達斡爾語的“勇士”為名的土地上,回族軍人在驛站旁,以幾間簡陋茅舍,建立起最早的清真寺,后來環繞卜奎驛站,建起了齊齊哈爾城。清真寺比城市本身的建立早了七年。如今的卜奎地區依然是齊齊哈爾繁榮的老城區,也是龐大完備的穆斯林聚居區。離卜奎區不遠的龍沙公園,是齊齊哈爾市內著名的綠地,因為附近有夜市小吃街,所以晚上散步娛樂的人特別多。公園有幾處很有歷史價值的景觀,包括1907年修建的俄國駐齊齊哈爾領事館,一棟黃色的平房,如今面前已變成老年廣場舞勝地。還有一棟黑龍江省圖書館,外觀傳統中式,卻是德國人設計的。龍沙公園內的俄國領事館舊址。龍沙公園內有一座壽山祠,紀念黑龍江將軍壽山。壽山將軍是袁崇煥后人。1900年,俄國軍隊攻陷璦琿城,壽山將軍率部進攻哈爾濱俄國駐軍,然而戰敗,俄軍反攻齊齊哈爾,壽山將軍戰死殉國。壽山祠和火車站前面的薩布素雕像一樣,構成了這座城市本地民族主義回歸的歷史體系。壽山將軍的祠堂正門。在齊齊哈爾中環路,1934年日本人修建的電報電話株式會社,依然在使用中。這座棕色磚面大樓,形狀像一條軍艦,所用的磚和齊齊哈爾火車站是同一批,色調完全一樣。如今被分成中國郵政、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三家。齊齊哈爾老電報大樓,依然在使用中。這棟老電報大樓所在的區域是齊齊哈爾繁榮的商業區,不遠處就是天主教的圣米勒爾天主堂,這座教堂的設計思路很獨特,鏤空混凝土十字架形狀的尖塔,頗有后現代主義與古典的結合,"文革"期間鏤空部分被堵上,后來才修復原樣。教堂尖頂最上方的水泥十字架在"文革"期間被拆除,換成了一個巨大的紅色五角星,直到1990年才換回來。天主教圣米勒爾天主堂。同樣被拆除的偽滿洲國遺跡,還有日本人修的宗教建筑:"忠靈塔"。這座塔在1955年被拆除,修建了工人文化宮,現在那里屹立著一座毛澤東像。不過"忠靈塔"附屬的洗手亭保留了下來,是一座灰色磚體板凳形狀的建筑,最初供進入"忠靈塔"祭拜的人洗手清潔之用。如今,在亭子中心地面,能看到一個圓形凹陷,那是曾經流水的地方。被拆除的"忠靈塔"殘存的洗手池。昂昂溪的老建筑齊齊哈爾很長一段時間是黑龍江的政治中心。哈爾濱是歸俄國人治理的,齊齊哈爾才是真正中國人的城市。中東鐵路線經過齊齊哈爾時,最開始建成的火車站,在距市中心很遠的昂昂溪,因當年俄國人不想距離中國守軍太近。昂昂溪是蒙古語“狩獵場”的意思,清末被稱為昂阿奇屯。昂昂溪火車站建成后,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機務段所在地,也是北京前往莫斯科的必經之地,毛澤東乘火車訪蘇就曾在昂昂溪短暫停留。走進昂昂溪,俄羅斯風情街很蕭瑟。當地政府一直希望通過中俄鐵路打開昂昂溪的旅游市場,然而收益甚少。在火車站附近,有大量當年俄國人留下的房屋,小部分高大的建筑是鐵路附屬設施使用,比如倉庫或機車庫,其余大部分則是平房民居。當年的鐵路俱樂部,當地人說已多次翻修重建,基本是個新建筑。一位住在俄國房子里的老人家說,這些房子都是當年俄國人留下,建國后閑置了一段時間,后來當作福利分給鐵路員工和家屬居住。俄國房子建筑水平高,用料講究,足以抵御東北寒冷的冬季,而且有地窖、閣樓、門廊等高級格局。昂昂溪也開始建起商業樓盤,在火車站另一側,一個現代化的新城區建起。相比之下,俄國老房子不再有優勢,甚至年久失修,現在的本地建筑工不太會修葺。老人家說,這些房子今天只能算是勉強住著,有條件的人家更愿意搬到新建的樓房。當地很多老房子已經破舊不堪,等待出租或者政府出資修葺。這些房子已經被昂昂溪區政府列為保護建筑,所以不允許買賣,但依然有一些外來商人會來租賃或者偷偷購買,他們期待這些老房子會因為旅游開發而升值。還有一些人干脆在附近買地建起了新的仿俄式房子,當成老房子來用。按照建筑工們的話說,那些仿照建起的房子做舊之后,看起來比真的還真,而且使用的是現代材料,建造成本比老房子的維護成本還低。當地一位老人說,昂昂溪曾有一座東正教圣使徒教堂,因用作糧店而躲過"文革",除圓頂被破壞外,整體保存完好,結果在1991年被拆除。教堂拆除時,還發現了俄國修女的墓葬,但本地人也不知該怎么處理,沒有教會的人接手,就荒廢了。后來,政府為搭上旅游經濟,才開始逐漸保護和修復一些老建筑,很多是整體重建的。富拉爾基富拉爾基區挨著昂昂溪,富拉爾基是達斡爾語“紅色江岸”的意思。而附近的梅里斯是另一個主要的達斡爾族聚居地。我兒時電視里經常有富拉爾基的機械產品廣告,想一想,什麼機械產品能在沈陽的電視臺做廣告?那無疑是向沙特推銷石油一樣,只有富拉爾基這么干。從昂昂溪坐火車到富拉爾基,只要一塊錢(6260、6262、6264、6266),也有三塊錢的(k5162、k7246、k7248、k7192),車程大概十幾分鐘。這是真正的硬座綠皮車。在這兩站之間乘車的,大多是往返兩地的鐵路職工家屬或通勤人員。那些幾乎天天乘火車的人,或是大多與乘務員熟悉,連檢票都免了,上車就隨意找個位置坐下。職工電影院,富拉爾基到處可見這種蘇聯式建筑。富拉爾基是一座很有時代感的城市。很像上世紀大工業時代朝市場經濟過渡的時期,如我童年的沈陽一樣。這里有很多大工業時代的遺留建筑。而在一座荒廢的工人文化宮對面的一片小空場上,有一座俄國人的墓。四周有附近居民開辟的小塊菜地,墳墓是水泥臺子砌成的,大概兩三米高,上方有標志性的東正教斜十字架,也是水泥做的。這座墓附近,曾是富拉爾基俄國鐵路護路隊的駐地,有兵營和馬廄。俄國為保護嫩江鐵路橋,同時震懾黑龍江將軍衙門,在富拉爾基派駐重兵,尤其還有騎兵。工人文化宮對面的東正教墳墓。幾年前,一位探訪者到此發現了這座墓,拍了些墓碑的照片發到網上,被俄羅斯網友翻譯了出來,墓主人的身份大致清楚,是一座母女合葬的墓,后來聯系政府相關部門,在這座墓底下放了一塊保護的牌子。(原標題:探訪中東鐵路|齊齊哈爾:雜陳之地)

關鍵字標籤:中國西藏旅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