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壓,沖壓加工,沖床加工,連續沖壓公司
    關於我們   沖壓問題   產品介紹   沖壓設備   服務流程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穿了20年高跟尖頭鞋 女白領腳趾嚴重變形

文章来源: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16-05/30/content_2276231.htm

穿高跟鞋易拇外翻5·29“我愛足”,昨天是第一個全國愛足日女性少穿4厘米以上高跟鞋,也不要穿太緊太尖的鞋子記者謝謹憶通訊員方序魯青昨天是全國愛足日,是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足踝外科工作委員會提議設立的(5月29日,取“我愛足”之意),今年是第一個。全國足踝外科工作委員會常委、浙醫二院骨科足踝外科負責人苗旭東主任醫師說,現在很多人不注意保護腳,人一生的走動量可繞地球4圈,足部是站立和運動的根基,但很多與之相關的疾病發病較緩慢、隱秘,所以,較少引起人們重視,等到病變嚴重后再治療,往往耗費高、療程長、過程痛苦。穿了20年高跟尖頭皮鞋大腳趾把二腳趾頂了起來苗主任最近診療了一位女病人:“她40多歲,一副白領女性的打扮,一身裁剪精致的職業套裝,但腳上卻不搭調地穿了一雙寬松的布鞋。她脫下鞋子,我才發現她的腳趾已經嚴重變形。正常的腳趾都是往前長的,她的大腳趾卻斜著長,斜插到了二腳趾下面。大腳趾和腳背相連處關節則往外突出,又紅又腫,一碰就痛。這是典型的嚴重拇外翻病里的拇囊炎急性發作。”苗主任仔細問了這位女士的病史,才知道她這病是高跟尖頭皮鞋穿出來的。她愛買漂亮的高跟鞋,從20年前起,日常就穿高跟尖頭皮鞋。她在一家大公司上班,平時都是高跟皮鞋配套裝,下了班,她還要換上鞋跟更高一些、細一些、鞋頭更尖一些的鞋子,美美地走一圈。為了瘦身,她有時下班還穿著高跟鞋走回家,每次總要走個一萬多步。“我家里總有個百來雙高跟鞋。”她告訴苗主任。兩年前,她走路走多了開始覺得前腳發痛,當時大腳趾斜得還沒這么厲害,她也沒太在意,用冰敷敷,涂涂外用的藥油,仍舊熬著穿高跟鞋。“我當時看大腳趾是有點斜了,但我想這不正好符合尖頭鞋的形狀么,如果就這么定型了也蠻好的,我以后挑鞋子更方便了。”后來,她的大腳趾斜得越來越厲害,和腳背相連處越來越往外突,二腳趾也被頂到了大腳趾上面,不僅沒有變成她期望的“尖頭鞋的形狀”,連一般的皮鞋也沒法套進她變得又寬又高的前腳部分,穿進去劇痛無比。她只能穿非常寬松的布鞋或拖鞋。苗主任給那位女士做了矯正手術,并告誡她,以后再不要天天穿皮鞋了,尤其是鞋跟太高的,不能作為日常穿著用鞋。青少年發育期、女性更年期要特別注意預防拇外翻苗主任說,赤腳的情況下,腳趾是呈扇形的,穿了鞋子后,腳趾的排列會隨鞋形改變。穿高跟尖頭鞋時,腳趾都呈倒扇形內收,且重力都集中在前腳部位,久而久之,腳趾就會被壓得變形,引起大腳趾外翻。“拇外翻是一種常見的、逐步形成的,但后期治療很麻煩的足病。在拇外翻的前期,就是前腳部分有一點感到疼痛不舒服了,就不要再硬穿高跟鞋了。”他說,如果到了中晚期,不管穿什麼鞋走路都已經很痛了,那么要做拇外翻矯正術。根據不同畸形做的手術不一樣,有的可以用微創手術,有的還要切開,做肌腱的松解和截骨手術,嚴重的還要做關節融合手術。如果不治療,一開始僅僅拇外翻,后來會逐步發展成大腳拇趾骨性關節炎,造成繼發的第二到第五腳趾的畸形,甚至還會引起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的力學改變、脊柱的畸形,等到人老了,會感到身體關節到處疼痛,生活質量很差。“除了愛穿高跟鞋的女性,拇外翻還有個高發人群,就是正處發育期的青少年。身體發育得太快,腳的骨組織、肌肉可能一時跟不上,再加平時運動量一般比成人更大,腳趾也很容易被壓得變形。”苗主任說,足部步行時承受的重量是體重的1.5倍,跑步時可以達到體重的3-4倍。他曾經接診過一位初二的男孩,身高已經長到1.78米,愛打籃球,但腳部發育得不夠好,拇外翻還伴有輕度的跖內收畸形。苗主任建議他父母要給他加強營養,跟上他發育的步伐,男孩也不要過多從事過于劇烈活動,以免給足部太大壓力。苗主任列出了一些防止拇外翻的建議:從年輕時起,女性就盡量少穿4厘米以上的高跟鞋,也不要穿太緊太尖的鞋子。適度控制體重。足部承重是體重的倍數,如果體重過大,會造成足部內在肌的勞損疲勞,久而久之腳會被壓寬,增加患拇外翻的風險和幾率。女性到了更年期以后,雌激素含量下降,會造成全身韌帶的松弛,腳的負重承受能力也隨之下降,此時要特別注意選擇合適自己腳形的鞋子,預防拇外翻的風險。注意正確的運動方法,不要太快太劇烈,不要持續負重。有些女孩子為減肥暴走,會增加足病的幾率,對于平時不太長時間運動的人說,每天走6000-7000步就可以,一萬步已略偏多了。大學生踢足球前不做熱身被一鏟鏟得踝關節韌帶撕裂浙醫二院足踝外科的吳永平副主任醫師說,劇烈運動前不做熱身,容易造成足踝損傷。他剛為一位19歲大學生做了軟骨移植手術。這位大學生愛踢足球,有一次他趕到球場時,大伙已經踢開了,他火急火燎地換了衣服,也來不及做任何準備活動,就上場了。踢到十幾分鐘,足球到了他腳下,對方球員飛奔過來鏟球,結果他抬腳不及,被鏟到了右踝關節。他摔倒了,踝關節頓時腫脹起來,疼得走路也走不了。他被送到浙醫二院看急診,經X光片和磁共振檢查后,發現前距腓韌帶撕裂加軟骨損傷。“雖然沒有骨折,但這種傷比骨折還麻煩,軟骨是不能真正實現再生的,修復能力比較差,他的軟骨損傷最多恢復成纖維軟骨或疤痕軟骨,比原來的軟骨抗壓能力就差了,以后運動會經常發生疼痛。”吳永平醫師說。這名大學生先在床上躺了6周,之后可以下地,但觀察了一年,踝關節還是經常疼痛,因為他的軟骨修復不佳。最后他只能再做軟骨移植手術,從膝關節移植一塊軟骨到踝關節。這樣效果也不會太好,并且正常的膝關節也遭到了破壞。其實,如果他能在踢足球前做充分的熱身運動,提高踝關節的靈敏度,這種被鏟到的幾率就會小得多。關節靈活了,對方踢過來時,踝關節韌帶會本能地快速反射,是可以避得開的,即使被鏟到了,受傷程度也會相對輕一些。吳主任經常會碰到這種因為運動前沒有熱身結果釀成大傷的年輕人,特別是喜歡足球、籃球等對抗性比較激烈運動的,還有一些做跳高、跳遠等踝關節要猛然用力運動的。吳主任說,在進行激烈運動前,一定要進行充分的熱身運動,準備工作起碼要做個5-10分鐘,可以做腳背的鉤起-拉伸、小腿前踢-后鉤、壓弓步等動作,每個動作做上3分鐘。還有一個對踝關節特別好的熱身動作,就是參加對抗運動前,兩個腳跟著地,腳尖翹起,像鴨子那樣走上十幾二十米。扭傷一次后就會經常扭傷,這是為什麼?足踝外科的曹樂博士說,造成損傷以后,規范治療很重要,不然會新傷變陳傷,陳傷不肯好。他有位病人,中年男性,一開始因為打羽毛球時不小心,扭傷右腳踝。當時自己做了冰敷,覺得疼痛還可以忍受,腫得也不是太厲害,就沒去醫院,回家了。之后,他也沒有休息,雖然腳是有點痛,但忍忍,似乎問題也不大。這樣過了兩三個月,好像腳傷康復了,沒什麼癥狀。可是,他卻從此落下了一個毛病,就是變得平時經常會崴腳,走稍微不平的路,也崴;走夜路,也崴,更別提打球的時候了。這樣的情況發生了五六次,才去浙醫二院看腳。曹博士讓他做了磁共振檢查,顯示韌帶完全斷裂并且有部分吸收,已經發展為陳舊性慢性踝關節外側不穩。如果現在需要徹底解決經常崴腳的問題,他就得做肌腱轉位移植或加強縫合手術。如果不做,他以后還會反復地崴腳,踝關節外側走路時還是會不穩。一次簡單的扭傷,變成了讓人頭大的問題。“踝關節扭傷之后的保護是很重要的,保護得好,韌帶撕裂會自己復原一些;但是如果不保護,反復拉傷,韌帶自己就長不好了,踝關節外側的穩定結構就會減弱,從此形成踝關節的外側不穩定。”曹樂博士說,踝關節扭傷,如果想自己治療,一定要記住RICE原則,即休息(rest)-冰敷(ice)-加壓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四步。曹樂博士特別提醒,很多人踝關節受傷后,喜歡用各種藥油揉搓患處,這是絕對錯誤的,在關節扭傷急性期這么做,不僅無用,反而可能加重扭傷程度,造成毛細血管破裂,變得更腫更疼痛。

關鍵字標籤:拇指外翻矯正